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频共振,4月22日,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局)、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南沙区科协)联合主办了“深海寻宝”世界地球日专场科普活动。
作为2023年南沙科普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深海寻宝”科普活动创新形式,设置了线上+线下科普讲堂、科普展览和实地探访科考船等三大活动内容。1382名青少年通过“南沙科普”微信公众号报名,最终50名幸运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启了他们在广州海洋局的科普之旅。
科普讲堂
(相关资料图)
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沙科研基地,大家齐聚一堂,认真聆听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陆敬安教授、广州海洋局海洋技术方法所陈宗恒教授的科普讲堂。科普讲堂同步线上直播,线上参与观看超过16万人次。
陆敬安教授以《问识可燃冰》为题,围绕“什么是可燃冰”、“哪里有可燃冰”、“如何找可燃冰”、“怎样采可燃冰”以及“何时用可燃冰”等知识,层层揭开了可燃冰的神秘面纱。2017年、2020年我国分别成功实施了海域两轮可燃冰试采,在开采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产气时长以及钻采技术方面均实现了世界领先,成果振奋人心,点燃了青少年参与海洋强国建设的热情。
陈宗恒教授主讲了《跟着“海马”探深海》,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广州海洋局“空、天、海、潜、地”立体海洋探测装备体系,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海马”号,展现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硬实力。陈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深海遥控潜水器研制的国产化达到90%以上,许多技术实现了自立自强。讲堂上,他还分享了“海马”号实地拍摄的“海马冷泉”区海底视频以及高清图片,展现了精彩、奇妙、有趣的海底世界。洁白的可燃冰、冒泡的甲烷气以及贻贝、白螃蟹和管虫等冷泉生物引起了青少年浓浓的兴趣,现场互动活跃,激发了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也增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广州海洋局科技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青少年讲解了海域可燃冰试采技术。青少年们还参观了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展板、十艘海洋科考船模型以及来自太平洋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核等实物样品。通过科普展览,青少年学习了海洋常识和海洋宝藏、海洋探测、海洋生态、冰雪极地等方面的知识,观赏了海上一线工作者视角下的海洋风光,感受到了浓浓的海洋科考文化。
登科考船
随后,怀着无比激动和好奇的心情,青少年们有序地登上了“海洋地质十二号”科考船,参观了驾驶室、调查仪器房、甲板、餐厅以及健身房等场所,习知了气枪震源系统、电缆绞车、水鸟、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地震采集系统和多道地震后处理系统等的地质调查设备。青少年们眼前一亮,对科考船的一切感到好奇和震撼,纷纷表达了跟随科考船参加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强烈愿望。
此次“深海寻宝”科普活动成效显著,充分展示了海洋地质调查事业的独特内涵,极大增强了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激发了祖国未来接班人关爱“众生的地球”、关爱海洋、保护海洋以及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心和决心。青少年家长由衷点赞:“这是一场高大上和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活动,我们家长和孩子们都意犹未尽,期待未来广州海洋局和南沙区科协能组织更多活动……”
据悉,广州海洋局将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力度,开放共享,当好新时代地质文化的传播者,为加强我国科普能力建设、讲好海洋地质故事贡献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谢莹峰、邢涛、任颖芝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张琦、宁子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