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关资料图)
他出身将门,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他前半生战功赫赫,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他是大清国开国功臣,三朝元老,康熙帝的辅政大臣;晚年,他权倾朝野,甚至有谋反之生,最终被少年康熙设计,擒于武英展,最终老死狱中。在历史上他被定性为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
顺治十八年,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帝去逝,按照留下来的遗诏,皇三子玄烨继承大宝,即康熙帝。此时,康熙爷只有6周岁(虚岁8岁),因此,顺治帝在遗招中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史书记载,鳌拜虽然位于四辅臣之末,但是,由于他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因此常常擅权自重。时间一久,便骄横起来,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在朝中大力打压异己,提拔亲信。我们的康熙大帝做梦都想着能够扳倒鳌拜,终于,在他亲政的两年后,成功除掉这一奸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鳌拜专权,实际上是说不通的。
首先,鳌拜早在康熙亲政的第一时间,便上疏请求归政于皇帝。
康熙六年七月(1667年),也就是四辅臣之首索尼逝世那年,康熙帝14岁(虚岁)亲政了。这时,鳌拜等三位辅臣看到皇帝亲政,觉得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于是三人联名上疏,请求归政于皇帝。这并不是鳌拜做样子,要知道四辅臣并不是铁板一块,苏克萨哈与鳌拜结怨已久,不可能都听名于他。这实际上是三人的共同决定,非常的正式。但是他们三位的请求,却遭到了当时的太皇太后的坚决反对,她以皇帝年幼,经验不足为理由,坚拒了三辅臣的上疏。
其次,密谋杀害苏克萨哈的事情疑点很多。
康熙亲政后不久,便曝出了鳌拜密谋杀害苏克萨哈的事情,正史将此认定为鳌拜专权的铁证。可这件事情,疑点重重。康熙亲政大典召开后的第六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上书乞退先帝陵。结果,当日,小皇帝便派侍卫米斯翰前往责问(不是鳌拜派的),过了两天便决定逮捕,又过了两天就公布了罪状,结果全家老少皆被杀。
这一系列动作能如此顺畅,如果小皇帝不同意可能吗?事实上,小皇帝刚亲政苏克萨哈便乞退,虽然有可能是想激流勇退,以求自保。但是,却实际上得罪了小皇帝。在小皇帝看来,自己刚亲政,正需要你们再扶一把的时候,你却要退,是不满我亲政吗?还是要与我对着干。这时,与苏克萨合结怨很深的鳌拜,看出了小皇帝的心意,联合遏必隆罗织了苏克萨哈的二十四条罪状,结果,小皇帝果然“被迫同意”处死苏克萨哈全家。
最后,如若鳌拜真想谋反,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小皇帝拿下。
鳌拜在军中威望很高,“满洲第一勇士”不是随便叫的。事实上,他的党羽遍布朝堂,主要军队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鳌拜虽然以勇武闻名于天下,虽然刚猛有余、谋略不足,但并不是草包一个。如果,有心谋反的话,怎么可能对皇宫掌控如此之松?以至于小皇帝,只略施小计,被看似高明,实则儿戏的方式拿下。而且,他的同党呢?事后,为何没奋起发难?这些都完全讲不通的。
实际上,鳌拜之所以必须被扳倒,是因为他分割了康熙帝的权力,对他产生了制衡。个性惟我独尊的康熙大帝岂能容忍一点权力外泄?但要扳倒他就要给他安一个罪名,专权、谋反正合适。因此,历史上就出现了小皇帝智斗大奸臣的戏码。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康熙大帝的自导自演而已。
鳌拜被扳倒之后,康熙身边就再未出现过一个参对皇权稍有一点制衡的人物,剩下的都是奴才了,大清也完全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最高度集权的帝王专制时代,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有改观。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