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梧州6月12日电(记者 杨陈)如果说与长江航运干线并列为中国高等级航道体系“两横”之一的西江航运干线是“黄金水道”,中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位于广西梧州市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则是西江航运干线上最大、最后一个梯级枢纽,也是西江黄金水道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咽喉”。
目前,长洲船闸过货量已连续3年突破1.5亿吨,成为中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然而如何推动黄金水道再提速,长洲船闸还要面临“疏堵”和“解难”两大挑战。
图为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专家咨询会现场。 张学 摄疏堵:借“智”深“挖”潜力大
【资料图】
近年来,全球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船闸通航能力不足问题逐渐显现。为让船闸更安全、效率再提升,6月11日至12日,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专家咨询会在梧州召开,中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专家、船闸运行单位等代表齐聚一堂,为船闸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西江集团)副总经理覃仕华在会上介绍了长洲船闸过闸效率提升研究工作情况。根据《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应用智能排档,加快过闸效率;依据相关评分标准,对船舶过闸行为评分,细化归档管理,联动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对过闸船舶实施奖惩。该研究工作成果运用后,第一阶段可实现船舶过闸效率提升10%,每年增加过货量约1500万吨,给船民增加运费约4.5亿元人民币。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原副局长、巡视员解曼莹代表专家组对方案进行点评时指出,鉴于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日益饱和,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逐年加长,通航压力越来越大,在长洲五线船闸建成通航前,开展长洲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建议下一步可从技术、管理以及与航运企业的相互协调配合方面,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使长洲水利枢纽的运行效率提升,提高整个西江航运干线的运输能力。
据悉,为了疏堵,近年来,长洲船闸不但引专家之智,更引科技智慧,在中国率先探索内河船闸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全流域多梯级多线不同业主船闸联合调度;首次将“北斗”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内河航运,目前西江流域90%的过闸费采用了西江E支付,实现船主不离船、不靠岸,缴费“不见面”,进一步提高通航效率。
此外,长洲船闸还于今年4月首次开展大规模清淤,总工程量约为30.85万立方米。预计清淤完成后,将提高船舶过闸速度,有效提升船闸通航效率,解决船舶“滞航”问题。
图为长洲船闸防撞装置实船试验。 张学 摄解难:小“铁链”大“扩容”护周全
要提升过闸效率,重要一环是提高船只进出闸的速度。但进出闸速度提升的同时,船只碰撞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大。船舶失控撞坏船闸,既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面临停航以及沿途船舶延误的风险。
对此,西江集团研究人员自主研发了新型重力消能式船闸闸门防撞装置,筑牢船闸运行的安全保障。
6月11日记者在长洲枢纽四线船闸下闸首现场观摩防撞装置实船试验时看到,一根小小的“铁链”“四两拨千斤”,拦住过闸时“失控”的一艘3000吨级满载货物的大船。
“我们基于通航安全和提升过闸效率的需要,创新研发了这套装置,不但保障船闸、船舶安全,它自身也毫发无损。这其中的奥妙就来自于外表看不见的安装在闸室两侧的传动装置。”西江集团船闸运营管理分公司总经理林宁介绍,上述装置可拦截大部分过闸船只,降低撞闸事故概率,即使被船舶碰撞后也互不损伤,可自动复位,无需维护,节约了设备检修成本和时间,提升通航安全。
夏日的长洲船闸,装箱码头卡车往来穿梭,一艘艘货轮在码头的泊位上有序装卸;货运船只往来频密,一派繁忙景象。
溯江而上,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西津二线船闸等陆续投入使用,西江航运干线瓶颈逐步打通,一条出云贵、经两广、连接粤港澳的“水上高速公路”正在加快成型。未来,待平陆运河建成,开辟出西江黄金水道新的入海航道,届时西江与北部湾将谱写新一支“江海联动”协奏曲。(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