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稳健增长,打造特色研究之路,东吴证券研究所丁文韬:立足长三角展望全国,赋能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2023-06-21 15:35:15 来源:新财富

在2022年的第二十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东吴证券研究所再次取得骄人的成绩,不仅同时摘得“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九名、“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八名等团队奖项,其分析师在传播与文化、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电力设备、环保、机械与医药生物等优势领域,也继续杀入前三名。


(资料图片)

与成绩进步对应的,是收入增长。2015年转型卖方研究以来,东吴证券研究所用3年时间,实现分仓佣金收入破亿元,而后的2018-2021年,其佣金收入再度翻倍。

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证券研究领域的实力派选手,东吴证券研究所堪称一匹转型黑马。他们是怎样一路前行的?

驾驭这匹黑马的骑手,东吴证券现任公司执委、总裁助理兼首席战略官丁文韬认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做了三件事。其一,搭建优秀团队,以服务区域为抓手,向精品化、专业化路进发,覆盖行业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差异化、特色研究之路。第二是建立稳定的市场化机制,研究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机制的稳定是优秀团队稳定的基础,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第三是打造“家园文化”,坚持研究长期主义,增强团队凝聚力,研究所内女性分析师占比及专业能力在业内同样可圈可点。

01、7年时间,分仓佣金从千万到5亿

东吴证券研究所正式转型卖方研究,是在2015年。这一年,东吴证券完成了上市之后的首次再融资,实际募资净额近50亿元,资本实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扩张。加之A股刚刚经历牛熊转换,市场对证券研究的需求猛增,这让公司高层进一步坚定了转型卖方研究的决心,以通过打造研究品牌,提升东吴证券的市场影响力。

如同大部分发力卖方研究的券商研究所一样,想要成功转型,选定合适的领导者成为第一要务,丁文韬与东吴证券便结缘于此。

此时的丁文韬,履历已颇为耀眼。毕业于老牌财经院校上海财经大学,有英国准精算师资格,曾就职于普华永道精算部、太平洋安泰人寿精算部、国金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后在海通证券研究所担任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多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荣誉。

“领导层期望东吴证券能进一步从区域性券商向全国性券商迈进,研究所则是向市场展示品牌影响力的最好抓手。”丁文韬表示。对于他本人,这也提供了从研究向管理转型的一个机遇。

二者一拍即合,丁文韬于2015年出任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开始主导一系列变革。

券商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和很多中小型券商一样,转型初期的东吴证券研究所通过招揽知名分析师,快速打造影响力。其先后引入了多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譬如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显帆,电新行业首席曾朵红,传播与文化的张良卫以及医药生物朱国广等。此外,2018年,资深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李加盟更添助力,东吴证券研究所的核心团队基本组建完成,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东吴证券研究所共拥有分析师46人。

众多实力派的加盟,令东吴研究很快打响名头。2016、2017年,东吴证券连续两年名列新财富“进步最快研究机构”。

其后三年,东吴证券研究所迎来高速发展期。2019年,其首次跻身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十名,同时夺得电力设备与新能源、传播与文化两个行业的第二名,以及轻工和纺织服装、机械、环保三个行业的第三名。2020年,其继续斩获“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九名,并分别在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传播与文化、环保三个行业获得第二名,机械行业获得第三名。2021年,其除了保持传统优势外,还在非银金融,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两个行业摘得名次。2022年,荣耀依旧,东吴证券研究团队继续在非银、医药、传播与文化、机械、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电力设备、环保等领域斩获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以及1个第四名。

证券业协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东吴证券研究所拥有分析师74人,行业排名第19位。

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东吴证券的公募分仓佣金收入亦节节攀升,于2016年首次跻身行业前30名,2017年其公募分仓佣金收入首次破亿。拉长时间线来看,从2015年转型,至2021年,其佣金收入6年增长超过12倍,年均复合增速远超行业平均。2022年在券商整体公募分仓佣金普跌的背景下,东吴证券佣金收入行业排名相较于2021年依然上升了2位。

02、主打“特色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证券研究业务随客户群和资本市场的变化而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出特色、发挥优势,成为众多中小研究机构转型的关键。

几乎从转型卖方研究的同一时间开始,东吴证券研究所便确立了差异化竞争之路。

“东吴证券总部位于苏州,研究所的发展应当立足东吴与苏州,同当地经济形成有效协同、服务和盘活实体经济,服务好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给当地企业做贡献。”丁文韬表示。

作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苏州有着相当丰富的实体经济资源。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苏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4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200家,位列全国第五,这些公司重点聚集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四大产业。丁文韬表示,针对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东吴证券研究所每年都会组建至少4次专题会议,广泛邀请当地的上市公司代表、产业专家、地方政府代表以及机构投资者参加,让市场充分了解苏州的企业,助力本地产业“走出去”。

东吴证券将研究业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立足长三角,联动区域经济产业,发挥区域核心竞争力,同时搭建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产业园区、行业协会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智库支持等。

“我们成立江苏省行业研究智库,为行业协会及政府提供研究领域最新的观点,包括定制化的研究报告、一对一专题报告等。”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东吴证券便受聘成为江苏资本市场行业研究智库首批支持单位,5位分析师入选首批智库专家名单。2022年,东吴证券和苏州大学共建东吴资本市场研究院,旨在成为苏州先进制造业的智库。

东吴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写道:“公司着力提升研究服务质量,为机构客户、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并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提供智库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由研究所主导编制的“中证苏州创新50指数”,从苏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中选取50只规模较大且研发投入较高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苏州代表性创新企业的整体表现,加强资本市场对苏州板块的配置效率,提升市场对苏州上市公司的关注度。

与苏州当地实体产业相呼应,在研究布局上,东吴证券研究所并不一味追求全行业覆盖,而是将有效资源优先布局到最核心的领域,牢抓优势产业。“苏州的优势产业,譬如医药生物,我们拥近20人的团队,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汽车等行业,我们也拥有10人以上的团队,而有些边缘行业不会为了大而全而特地覆盖。”丁文韬表示。

证券研究与产业发展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丁文韬看来,分析师通过研究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也为分析师成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可以成就分析师。东吴证券研究所目前最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譬如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与互联网等行业,正是与苏州本地的支柱性产业高度契合。

丁文韬认为,未来研究所还将更多地考虑怎么跟当地产业特色结合,“对重点产业进行布局,可以有效串联起当地丰富的上市公司资源、投行资源以及高净值客户资源”。

03、建立稳定的市场化机制,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研究所品牌与特色的打造上,丁文韬认为,不应急于求成,而要久久为功。而在研究所内部形成稳定的市场化机制引领团队前行成为重中之重。

丁文韬介绍,在研究所转为对外服务后,无论是研究员还是销售,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业务考评挂钩,从而最大程度化发挥激励机制。

研究所的团队考核避免单一评判标准,秉持公开、公平与公正原则,涵盖了收入、利润、风控、合规党建等多项具体维度。不同于部分券商将平台佣金考核到每个研究员,东吴证券研究所在激励和考评方面会更多考虑长期与短期业绩结合,个人与团队利益相平衡。

同时,为了引导分析师踏实做研究,“研究所每月都会评选优秀研报,给予作者额外的奖励,表彰勤勤恳恳做研究的分析师。”丁文韬表示,“券商传统研究业务竞争激烈,研究的深度与价值成为研报的生命力所在,东吴证券研究所十分注重对于研报质量的把关。”

“我们的激励在业内不是最高的,但能够给予团队成员一个明确且具备稳定性的预期。在绩效制度的引导下,团队中季度奖金落后的成员亦会自发向先进成员吸取经验,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自主积极性。”丁文韬表示。

在研究所的快速发展期,丁文韬希望依靠规则的力量,使得团队成员更讲求合作而非内部竞争。“我们注重中长期考核,追求专业,这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优势所在。”

04、打造“家园文化”,坚持研究“长期主义”

丁文韬这样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研究所建立初期,筚路蓝缕,靠的是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等到发展渐成规模,规章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团队内部需要用规则来引领;而在发展成熟后,团队文化的打造则成为重中之重。”

不同于追求“狼性文化”的机构,东吴证券更信奉“家园文化”。“整体来看,东吴证券研究所像校园亦像家园,我们会定期组织跑步、游泳等运动类项目,还设有读书社,党建活动也非常丰富。”

在他看来,用颇为狼性的激励机制,招揽明星分析师,会让研究所相对注重短期业绩,而这样招来的分析师,往往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流动性比较强。长期来看,高流动性可能导致团队成员短视,不利于研究能力的沉淀。丁文韬希望,通过家园文化的打造,在研究所内营造长期主义的氛围。

事实上,自转型卖方研究以来,东吴证券研究所核心团队,尤其是首席分析师,一直保持较低的流动性。“各个行业都有从业时间较长的研究员,大多在6至8年以上,他们对行业的理解也会相对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内部女性分析师同样保持着较高的比例,女性分析师占比达%,不论人数占比还是专业能力在业内都可圈可点,其中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更有很大一部分是女首席,譬如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曾朵红、环保行业首席袁理、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首席黄细里等,这也成为东吴研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同样与东吴证券研究所一贯奉行的“家园文化”息息相关。

同时,东吴证券研究所注重人才梯度的建设,在人才招聘与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流程。

丁文韬表示,对于春秋季统招的实习生,研究所每两月会组织内部答辩,答辩时主要领导均要求全程参与,每一位实习生需要经过2-3次的答辩,才会进入面试环节。此外,东吴证券研究所每年都会组织目标高校内的研报比赛,以挑选出更契合的人才。

经过层层面试入职的新人,会接受10-15节的专题技能培训课,包括基础的财务知识、Wind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如何撰写研报等;同时,研究所也会专门请一些知名基金经理从买方视角进行培训。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则主要以“老带新”为主。

“目前,研究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也搭建起了稳定的人才梯队,内生培养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丁文韬说。

05、内部赋能,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

以研究换佣金,是卖方研究机构一直以来延续的商业模式,其中,公募基金分仓佣金是在研究所的收入中占比大多在70%以上,部分研究所甚至全部依赖公募分仓佣金。近年来,佣金见顶背景下,各家研究所开始不断摸索新的发展模式(表1)。

东吴证券研究所亦身处券商研究转型的大潮之中。

丁文韬表示,其多元化的收入模式正在形成。“从研究所收入构成来看,公募分仓佣金占比在60%到70%之间,此外,保险、社保、上市公司、私募客户、海外业务、银行与其他一些创新渠道,包括企业战略定制化服务、地方政府定制化服务等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特别是来自保险资金及社保基金的收入,占比将近25%。”

在他看来,险资与社保基金对于研究服务的专业性与及时性要求,与公募基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之处在于,公募基金追求的是极致收益,保险与社保更多追求稳健的绝对收益,二者偏好的股票类型有所区别,因此,在提供研究服务时也会产生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银行亦是东吴证券研究所非常重要的一端。“我们应该是业内最早专门组建银行销售团队的,目前服务银行的团队将近10人。”丁文韬表示,银行不像基金公司或者保险,能直接给研究所分仓佣金,但可以协助券商综合展业,“譬如银行的委外业务,可以通过合作券商来进行指定”。

提升对内服务、发挥协同效应、提供符合机构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高价值投研服务,也是不少研究所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事实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面注册制、新股发行方式改革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发力,需要券商整体强化产品定价、风险定价与资金定价等能力,投研业务得以在投行、财富管理、战略布局等多个方面对此深度赋能。譬如在保荐业务上,注册制实施之后,企业上市标准更加明确,不同投行间通道功能差距缩小,如何做好后端服务,帮助企业寻找更为合适的战略投资人、助力股票承销等方面,券商研究大有可为。

东吴证券研究所亦在转型之中积极谋求对内赋能。丁文韬表示,苏州上市公司多集中于高端制造层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苏州上市公司董事长为“科班出身”,其中不乏海归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产业壁垒正在加深,而这种改变为研究团队赋能投行展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研究团队作为一支专业队伍,与新一代上市公司掌门人之间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研究所作为产业智囊团的角色日益显著。

探索转型之路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尽管资本市场变革为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在内部服务价值兑换机制上,各家研究所仍未有非常明确的界定,东吴证券研究所也不例外,“要量化到每一单是比较困难的,各家券商或许面临相同的困难,”丁文韬笑称,“当下主要靠情怀。”

尽管如此,转型仍需继续。丁文韬表示,东吴证券研究所会将一部分KPI向内部协同上倾斜,“大概有1/3的考核份额涉及内部协同”。同时,研究所实行对内、对外双线管理,两个团队会从行政上进行划分,招聘时也会明确对内、对外的工作职责。

这是因为,在丁文韬看来,研究所很难作为一个纯粹的盈利中心存在,哪怕是市场头部的研究所,其贡献的利润在券商的报表中占比也非常低。“研究所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证券公司品牌和综合影响力,进一步推动财富管理、投行、海外等各业务条线的协同发展。”

注册制之下,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同样会加大研究挖掘优质资产的难度,这无疑将对研究业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蛋糕的变大,我们能做的事情也会更多。”

展望未来,丁文韬认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和资本市场改革大时代,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将成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券商作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在服务新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业化”与“赋能实体”将成为卖方研究转型最重要的方向。“监管趋严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对研究提出更多专业性要求,同时,研究的意义将远不止于赚取眼前的佣金收入,未来,赋能实体,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研究的意义所在。”

这亦契合丁文韬最初接手时对东吴证券研究所的构想。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