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青岛啤酒屋,醉倒“李连杰”!外地客驱车7小时来品咂……大家为啥好喝这一口?

2023-07-10 09:18:02 来源:海报新闻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署名除外)

如果在你眼里青岛的标志只是栈桥、五月的风、青岛啤酒,那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会告诉你,我们还有一个无处不在却被忽视的城市符号——啤酒屋,如同淄博烧烤一样,它是市井生活的缩影,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灵魂载体。

她是最为生动的青岛符号


(资料图)

曾经遍布岛城大街小巷的啤酒屋,是草根布衣的酒吧,栖身在居民楼下,街巷一角,没有醒目的门头,没有豪华的装修,唯一的辨识度,便是门口那一个个如炮弹般闪亮的酒桶。烟火气聚拢的啤酒屋里,绵密的泡沫杯中升腾,微醺的眼神确认交汇,吆喝一句“都在酒来了”,举杯仰脖,豪情万丈……很青岛,很市井,很解压。

民风观察者、诗人王音说:“我发现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拎着啤酒袋子的人络绎不绝。我发现城市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啤酒屋,我还发现啤酒屋里故事多。”

美食博主、啤酒屋老板文哥说:“再难找的啤酒屋,也难不住好肴客。”

这,也许就是啤酒屋的魅力所在。

文哥给客人上菜。

啤酒屋来了洋学徒

“再难找的啤酒屋,也难不住好肴客。”7月6日下午,文哥操着一口青普,把这句话一字一字慢慢吞吐,身边憨憨的美国小伙李连杰马上竭尽全力地摆正口型,从自己嘴里再挤出一遍来。此时,炎夏的地面仿佛被蒸笼扣着,让人透不过气来,文哥的媳妇站在俩人对面,拿手机录下了这段开场白。

李连杰(左)和文哥

每天打理自己的啤酒屋,录一些美食探店的视频段子上传到短视频平台,这是年过四十的文哥每天在忙碌的事。

屋者,听名字就知道,既非高档酒楼,亦非大饭店。青岛的啤酒屋,通常隐匿于街头巷尾、居民楼下,地方不大,店里摆几张小桌即可开张,售卖的主要是不锈钢桶装的散啤,也叫生啤,论斤卖,也论扎卖、按杯卖,一扎三斤、一杯一斤,一斤四厂散啤的售价统一为三块五毛钱。

文哥在布置椅子。

3年前,文哥的8K频道啤酒屋在浮山后的一处网点房开张了,不过十几平方米,门厅一侧的房间里仅能摆下两张六人桌。客人一进门厅就能看到原浆、白啤的打酒设备,墙上贴着“一口价”:“大燎壶精酿散啤6斤50元,蒸、煮加工费10元,炒炸拌20元……”地道的青岛啤酒屋特色,肴客们来此喝酒可以自带食材,老板根据食材加工方式的繁简,收取加工费。

文哥啤酒屋

跟室内比起来,室外则显得宽敞许多,一米多高绿植围住的院子透着幽静,也把这个啤酒屋遮掩得并不怎么起眼。

6日下午4点多,文哥举着手机从啤酒屋出发了。他让李连杰走在镜头前,步行不过百米,就来到一处热闹的街边市场。

在一处海鲜摊前,文哥和李连杰并排蹲下身,文哥询价道:“虾怎么卖?”李连杰也学着这句话跟摊主交流,摊主答:“25块钱一斤。”文哥立马反应道:“贵了。”李连杰跟着摊开双手——“贵了。”文哥冲他竖起拇指:“对,就是这样砍价。”

李连杰在市场上砍价。

文哥随后把镜头翻转对准自己,解说道:“我们的课堂是在市场上,我教给他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老百姓出门能用上的词儿。”

今年30岁的李连杰是文哥刚结交的朋友,英文名叫Elvis Amaya,来自美国洛杉矶,因为喜欢功夫明星李连杰,所以给自己取了现在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名字。2011年作为交换生,迷恋中国文化的他先是到北京一所高校学习,毕业后索性留在中国,2019年来到青岛成为一名外教。偶然的一次机会,李连杰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文哥,便寻到了他的啤酒屋。

天性开朗的两人一见如故,李连杰当即表示要跟着文哥在啤酒屋“体验生活”,文哥则爽快地收下了这个“徒弟”,“希望他将来回美国,也把咱的啤酒屋文化带过去。”虽然文哥会的英语单词寥寥无几,但不妨碍与李连杰的交流,除了用手比画,太长的句子还会用手机软件翻译给对方看。

文哥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向李连杰强调:“买东西的时候,最后一定要跟他们说,贵了。”李连杰看完后好像明白了,连说:“贵了,非常贵了。”

摊主们已经习惯了眼前这对“活宝拍档”,知道他俩在录视频,对话是情景需要,很自然地配合着笑说:“活蹦乱跳的,多新鲜,哪贵了?” 文哥哈哈一乐,随手称了两斤虾。

俩人来到另一处海鲜摊前,李连杰主动询价:“蛤蜊怎么卖?”摊主答道:“15块钱两斤。”李连杰听后脱口而出:“非常贵了!”

一旁举着手机的文哥看他已经领会了砍价的精髓,称赞道:“OK,我教到家了!”几个围坐的摊主也被他们逗乐了,大声附和道:“没毛病!”

李连杰在啤酒屋上菜。

0.000……1的“贡献”

开啤酒屋之前,文哥就是全网有着百万粉丝的美食探店博主。这些年,他始终围着“啤酒屋”转,钻进老城街巷、居民社区,一杯散啤聊美食聊城市聊过往,每期短视频都会讲述一个啤酒屋的故事。

曾经在一处小区深处,文哥找到一家由退伍老兵开的啤酒屋,老板穿着海魂衫,墙上张贴着“战友情深”四个大字。闲聊中老板告诉文哥,他是安徽人,在青岛当过16年兵,退伍后开了这家啤酒屋,已经有6年时间,“那个啤酒屋里很多菜都很有特点,比如炸鱿鱼,还有老板自制的牛肉面。”虽然这些已经超出了啤酒屋的传统范畴,但文哥觉得这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融合,“啤酒屋文化能吸引很多外地老板来经营,带来很多家乡菜,他们用他们的方式演绎啤酒屋,我们用我们的方式演绎啤酒屋,真的非常好。”

文哥和媳妇

今年4月的一天,文哥钻进老台东一家啤酒屋,进门就问:菜谱在哪儿?屋里的大姐一边低头清洁桌面,一边回答:“没有菜谱,找不到了,不知道放哪去了。”文哥笑了,他立马明白,来这的估计都是老邻居,这里能做什么菜,客人们都已经滚瓜烂熟了,“店里的菜特别经济实惠,西芹花生米5块钱一盘,自制灌肠18块钱一盘。”

看到大姐打酒一点泡沫没有,文哥忍不住赞叹:“你这个水平高,一开酒桶接着打酒,都没有沫。”大姐淡淡地回答:“打了20年的酒了。”

客人用罐头瓶喝啤酒。

看大姐炒土豆丝时,文哥开玩笑说:“大姐,您这也属于‘布拉布拉’(注:青岛方言“拨拉”)菜系。”因为啤酒屋没有专门做菜的厨师,大都是店家自己按家常做法简单处理食材,所以文哥常常调侃这是“布拉布拉菜系”传承下来的。

听到这里,大姐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做菜一般,我老头厉害,他原来是厨师,做的辣鸡脖、辣大肠都很出名。”大姐的老伴姓郭,所以啤酒屋叫“老郭啤酒屋”。遗憾的是她的老伴已经在半年前去世,如今只剩她一人料理这家啤酒屋,算是打发时光。

文哥媳妇是啤酒屋的主厨。

“一个女人开馆子,心理要特别强大,特别刚,特别不认输,啤酒屋里的女老板不容易啊。”探访过很多啤酒屋的文哥,由衷佩服这些能独当一面的女当家人。

在文哥拍摄的视频里,如今啤酒屋不但是老街坊邻居的情感根系,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外地宾客。他探访过老黄岛路上的一个啤酒屋,是不少影视剧的取景地,“最有名的一个剧是央视播出的《巡回检查组》,大明星于和伟就在他家门口演过一场戏。”老板跟文哥透底:“五一假期超忙,一天接待了一百四五十桌。”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些记录啤酒屋的视频下,天南地北的网友也留下了跟随品鉴后的评论——“周末从潍坊来老郭啤酒屋了,海肠破开洗干净,加上韭菜炒炒,才要了15块钱,大姐人真好。”“晚上12点飞到青岛,到啤酒屋都已经凌晨1点多了,喝了三种扎啤,最爱纯,焦糖味的黑啤让我们惊为天人。”……

一有空,文哥便翻出评论来回复,他憧憬着自己喜欢的啤酒屋有一天可以走向世界,他很认真地评价自己做的事情:“为推广青岛旅游业,我尽了0.000……1的贡献。”

文哥用大燎壶打酒。

我们的“啤酒桶波尔卡”

除了草根出身的文哥,喜欢遍寻啤酒屋的还有青岛诗人王音,他用相机镜头定格啤酒屋里的一个个瞬间,从3万多张照片中结集出版了《啤酒屋里的青岛》,同主题纪实摄影展也办得颇有声势。“啤酒屋是青岛的特色,就像成都或者北京的茶馆一样,小酒馆有大世界的感觉。”年近60岁的王音这样评价道。

王音

作为青岛土著,王音深谙啤酒屋的来龙去脉:“啤酒屋在岛城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不多的饭店用大罐售卖散啤酒,市民拿着暖瓶、水壶来打啤酒,更有提着米达罗(青岛方言,指白铁皮做的小桶)来的。或家里或饭店里,用大海碗一饱口福。再后来改为塑料袋打酒,更被编进了‘青岛四大怪’(骑车没有走路快,啤酒装进塑料袋,泳衣泳裤穿在外,屋顶都是红瓦盖),名扬海内外。”

“第一家叫我记住的啤酒屋是在90年代的波螺油子,一间五六平米的小屋常能挤满十几个人,来来往往的酒客端着清一色的罐头瓶子,五毛一斤。在这里,我知道和领教了‘站碗’这个青岛啤酒文化的专有名词。”在王音的记忆里,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啤酒屋在岛城逐渐兴起。

王音拍的啤酒屋老照片

心萍啤酒屋、眼镜啤酒屋、松江路啤酒屋、南山啤酒屋……逼仄的小屋里没有尊卑客套,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有时间就坐下说两句话,没时间喝一杯就走人,总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啤酒屋里面哈酒,讲究的就是个气氛。不管是大海碗、罐头瓶子,端起来就哈,扬起脖就干,山南海北,胡侃聊天。店家开始简单加工小菜,也接受顾客自己带食材来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不管什么季节,啤酒屋只要一开门,就会有人来哈酒,哪怕是寒冬腊月,外面飘着小雪,也会有人来打散啤。这时候哈酒设备也升级了,大罐到小炮弹,小饮用菠萝杯,不过瘾直接用扎啤杯。”

“每一天,岛城的大小啤酒屋,都会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市井风情画面,可以说,啤酒屋就是一个有酒有故事的地方。这里就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小说,播不完的连续剧。”王音感慨道。

在王音对啤酒屋的寻访中,一种独特的小物件——酒牌,成了他的收藏品,“用酒牌换酒,青岛的老啤酒屋皆是如此。顾客来了先要5个酒牌或者10个酒牌,一个酒牌代表一杯啤酒,按照拿了几个酒牌,酒钱先付上。上一杯酒就还给老板一个酒牌,最后结账的时候,看手里剩余几个酒牌,就管老板退几杯酒钱。”喝酒喝糊涂了,账目容易乱,这样看似笨拙的计数方式,细品起来倒是蕴含着几分民间智慧。

王音拍的啤酒屋老照片

“啤酒屋里的场景,是青岛最基层、最真实的生活故事,我让更多人了解了咱们青岛的啤酒屋,咱们鲜活的平民生活!”如今因为身体原因,王音很少出门,但是空闲了,他还是会拿出那些记录了生动场景的照片细细品味。

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点、当时发生了什么场景,王音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我路过一家啤酒屋,楼上的居民从阳台上垂下一根绳子,绳子的底端用夹子夹着钱,吆喝一声:‘买酒了’,楼下啤酒屋的老板便接过钱,把打好的酒拴在绳子上,装满酒的塑料袋就这样慢慢地被提升到半空。这个场景我觉得很有趣,就拍了下来。”

王音最满意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他认为这张照片很青岛。

王音的镜头也记录下老青岛人对啤酒屋的“执念”,“大年初三是青岛人习俗里的大日子,很多大老爷们走完丈人家,把媳妇孩子送回家,回头就去楼下的啤酒屋喝上一杯,聚会的好酒他们不稀罕,就稀罕散啤这一口。”

“在青岛,酒吧是泊来的,她是极少人的‘酒醉的探戈’!啤酒馆是原创的,她是多数人集体欢愉的‘啤酒桶波尔卡’!”王音曾经在自己的《啤酒桶波尔卡——青岛啤酒馆群落及民间话本》结尾中如是定义。

客人用罐头瓶喝啤酒。

开车7小时来“寻味”文哥没有看到王音描述啤酒屋的文章,但他总想给啤酒屋总结出一个通俗的精神内核,“每次我去不同的啤酒屋拍摄,都会问老板,你觉得啤酒屋文化是啥?这么多人喜欢啤酒屋,它的魅力是什么?”

他得到的答案大都是:一个马扎子,一杯酒,老朋友坐下聊聊天,谈谈人生,没有压力。

7月6日傍晚,回啤酒屋的路上,文哥和李连杰遇到一辆车牌豫A开头的外地车,司机从摇下的车窗探出脑袋,一眼便认出了文哥。“往前走,找个车位把车停下就行。”文哥赶紧上前招呼引路。

来人是文哥的粉丝,通过抖音预订了今晚的桌位。“我们今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了,开了7个小时的车,专门来体验青岛的啤酒屋。今晚不走了。”从郑州来的一行四人刚在啤酒屋的院子里落座,其中一个年轻人就开了腔。

从郑州来的一行游客,开车7小时只为品尝正宗啤酒屋。

文哥拱手抱拳表示感谢,随即打了一燎壶精酿啤酒给客人们端上桌,热情地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人喝啤酒的主要器具就是大燎壶和罐头瓶子。”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文哥已经见怪不怪,预订他啤酒屋的十有八九是外地人,在某视频平台上,“文哥探店”的粉丝近50万,很多网友在平台上看到他关于啤酒屋的介绍,好奇用大燎壶和罐头瓶子喝啤酒是种什么感受,便一脚油门“杀”到青岛。

文哥用大燎壶打酒。

外地客人来了,文哥会格外热情地尽地主之谊。端上钉螺时,他会问一句:“会不会吃?”对方说:“会,大头吃不出来,再吃小头。”文哥笑着补提醒说:“小头先吸一下,把里面的肉顶紧了,再吸大头。”

文哥在前面打酒、上菜,他媳妇则在后厨蒸煮客人带来的小海鲜,李连杰跟在一旁拍视频。入夏以来,文哥两口子几乎每天要忙到半夜。“一般11点就结束了,陆续送走客人,打扫完卫生也得12点多了。”文哥媳妇抱怨道,“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客人在点菜。

“老板,打酒!”短视频平台上,文哥最新发布的一条视频记录下自己忙着打酒的小场景:他正用夹子从微波炉里取烤肉串,有客人来催促上酒。“你把壶放那吧,我忙完这个就给你打。”文哥回应道,

“每天真的很疲惫,但是很快乐。”文哥总结道,“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小小的啤酒屋,忘掉一切的不尽如人意,今天就只剩高兴了。”这位青岛小哥,已在不知不觉间找到了啤酒屋的魅力所在。

正如王音所说:“啤酒是青岛最为生动的一个符号,是生活的、艺术的,也是人文的,我始终这么认为。尤其是在一年四季的街头上,男女老少拎着啤酒袋子你来我往的情景,正是表征了这个城市别样的身份和气质。小小的啤酒屋里,更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世界。这比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不仅多了一份热烈的在场气氛,而且还常常具有或摇滚或民谣或说唱式的现场感……”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