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饭吃一周,点不起外卖的年轻人开始自制「预制菜」

2023-08-05 12:07:11 来源:36氪
一次性做好一周的饭,是不是也可以?

午饭如何解决,永远是打工人的一大痛点。

至少对于 28 岁的七七来说是这样。


(相关资料图)

七七在广州上班,公司不包午餐。有时候,她会选择靠外卖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可附近的外卖就那么几家,对着那些已经背到滚瓜烂熟的外卖商家,每天想午饭要吃什么,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总感觉一道菜要么 " 昨天吃过了 ",要么 " 大前天吃过了 "。

而且在七七的公司附近,一顿相对比较卫生、知名度高、且有门店的外卖并不便宜,光是想吃饱,就要 50 元起步,加上有时候想点个下午茶,一天花个上百块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那些价格低廉些的、20 元左右的外卖,都产自三无小作坊。亲眼目睹过小作坊制作工序的七七,只觉得它们脏。

七七家住在城中村,巷子里的底商基本都是些小作坊。甚至有些外卖平台上赫赫有名的牌子,也悄咪咪地攒聚在这里。

印象中有一家轻食店,明明是外卖 app 上挂着漂亮照片的实体店,但每次七七途经这家店,映入她眼帘的,却是被油熏黑的墙壁、结着蜘蛛网的墙角,与从未打扫过的灰尘。轻食的蔬菜,被老板切好后直接塞进塑料袋里,像一袋垃圾一样扔在地上,老板养的狗,正在一圈一圈地围着那些食物打转。

还有一次,七七取完快递回家,穿过这些小作坊时,偶然瞥见一个大叔擤完鼻涕后抠了抠自己的屁股,然后就开始炒粉。目睹了这一切的七七再也没在外面吃过炒粉,想吃也只敢自己做。

卫生环境不透明,也是阻碍大多年轻人点外卖的原因。

视觉受到冲击的七七,觉得这是 " 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前还会外卖的她,开始每天自己带饭。那时她还没有添置冰箱,只能上班前做好午、晚两顿的饭菜。后来入手了冰箱,她开始在前天晚上煮好第二天的饭菜,放到饭盒里,带到公司去。

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多,七七愈发觉得这是一件让人烦躁的事情——她当然不能只做饭,还要干很多杂事,洗菜、洗碗、洗锅,循环往复,一天不落。她总感觉自己下班后的时间都花在做饭上了。每天早 10 晚 7 的工作,到家就得 8 点了,高强度工作了一天,又经历了长时间的通勤,回家之后,她只想洗个澡煲个剧。

也在广州的加加,对此感同身受。

想要做一顿饭,她必须花上一定功夫去准备," 比如你做牛肉那些,买回来你要洗、要腌制,然后炒完又要洗碗、要收拾、倒垃圾,但你吃完饭你动都不想动。" 尤其是到了夏天,一在厨房里做饭,加加就感觉自己进了蒸笼,每次开火都是一种煎熬。

转折发生在 2020 年,疫情的时候,七七被封在家里,每天过得日夜颠倒。就算是饿了,也不想去煮饭,只有饿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厨房。长时间的三餐不固定,她萌生出了一个念头,先把饭菜煮好,放到冰箱里冻起来,到时候直接 " 叮 " 一下不就能吃了吗?先不管对身体好不好,起码能强迫自己按时吃三餐啊。

最初,七七会提前煮好两天的菜,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吃起来没什么异样,就开始提前煮一周的,吃起来也没差别,她又开始提前煮好两周的菜,直到现在。

几乎每个周日的晚上 7 点,七七都会待在厨房,花上 2、3 个小时的时间做好饭菜,并用在网上买的一次性饭盒分装,放进冰箱冻起来。和外面卖的预制菜没什么差别,还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与调味料。

日剧《昨日的美食》剧照,图源网络

在菜品的选择上,七七没有筛选标准。只要想吃,并且食材能买到,就会做成预制菜。数量也没有限制,心情好的时候,她最多能煮 7、8 道菜。

去年,吃够了外卖和快餐的甜贝,也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工作日伙食。

受限于工作性质,33 岁的甜贝必须每天保持热情状态。疲于工作社交的她觉得如果自己带饭,可以免去一部分的 " 午餐社交 "。

起初她像七七一样,每天早上做好饭去带。可每天做饭实在费时费力,她想 " 如果一次性把一周的米饭都蒸好(冻起来),是不是也可以?" 尝试了没多久,她转念一想," 米饭都可以这样做,肉是不是也能这么做?"

而且,既然外卖都已经遍地预制菜了,为什么不能自己做预制菜呢?

最佳之选?

提起外面的预制菜,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口感差、味道次,没营养。

在自己做预制菜之前,甜贝也有这样的顾虑。

她专门上网搜了一下做预制菜的可行性。并且在一个公众号中看到了一篇关于 " 隔夜菜的危害 " 的推文。文中还提到了国外预制菜的广泛普及,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预制冻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不只是肉类会在冷冻后售卖,连蔬菜都会如此——把菜从地里收割出来,成批量地清洗、削皮,然后送进工厂流水线上,进行清煮与烘烤,最终装袋,拿去速冻。这意味着,这些蔬菜从离开土壤到成为商品,只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 这是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蔬菜营养的方法。" 推文里介绍说。

甜贝半信半疑,毕竟这种说法和我们传统中 " 蔬菜要现炒 " 的观念不同,但她还是先试验了一段时间——每周末花 2、300 块统一去超市买好未来一周要吃的菜,并在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把这些菜全都处理好、做好,并在分装后迅速放进冰箱的冷冻层。

甜贝做好的菜

就这么断断续续吃了一年。起初甜贝还有些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受损,今年的体检报告却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过往的异常指标全都回归正常了,唯一的问题只有维生素 D 缺乏。" 它是不是也证实了(预制菜在)健康上没有问题?"

而且在甜贝看来,冷冻预制菜远比当场做或是前天晚上做好再放进冷藏要健康。因为在冷藏状态下,温度基本上控制在 4 度,把前天晚上做好的饭菜放进冷藏室,不只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营养流失的速度也快," 它远远不如冷冻。"

至于早上做好后直接放到保鲜盒里带去公司," 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是很好,其实不会。" 甜贝说," 因为早上做了,出锅后你从家带到公司,这个过程哪怕再近,只有半个小时,食物的温度差不多就已经到了 60 度以下了。从 60 度开始,细菌繁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几种方式对比,甜贝反而觉得自制预制菜是最佳之选。

营养医师泡芙,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每日营养需求,主动选择自制预制菜的。

在自制预制菜前,泡芙每天都会根据自己的食谱来搭配自己的午餐。但上班很累的时候,她总会丧失营养搭配的耐心,对付着吃一口。后来,她开始让家里的阿姨在做晚饭时多做一份,等做熟了装起来,再放到玻璃盒子里冷藏。但她总觉得这种储存方式会繁殖出很多细菌,每到第二天中午就没有了吃下去的欲望。

今年 5 月,泡芙偶然在烧烤局上买了份铝盒包装的冷冻毛血旺,吃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拆了包装放在火上加热就能吃。她灵机一动," 我干嘛不自己做预制菜啊?"

在泡芙看来,自制预制菜的营养流失情况肯定是好过外卖的,而且营养流失与否和冷冻时长并无关联,更多的是取决于烹饪方法。比如油炸食物的营养流失最为严重,高温烘烤次之。以面包和馒头为例,经过烘烤的面包,蛋白质和维生素 B 的损失程度,远比 100 度蒸制的馒头包子要严重得多。

" 只要烹饪方法合适,就不必担心营养问题。"泡芙说。

此外,保存温度越高,也会因细菌繁殖损耗营养和风味。最好的办法就是," 出锅就装起来冷冻,不要等吃剩了再装,减少细菌污染就比较好。" 而且就算是冷藏,泡芙也觉得它算是过夜菜," 毕竟冷藏还是有部分细菌在繁殖,冷藏的第二天口感也差了。"

自制预制菜后,泡芙再也不用每天考虑自己的饮食搭配了。每周末的下午,都是她集中处理食材的时候——比如她一周要吃 25 种食物,她先是会把这些食物做好,并按照热量来进行分装,一份蔬菜 22kcal,一份肉类 60-90kcal,一份主食 90kcal。接着,她会根据每天需要摄入的量,把这些食物进行排列组合,保证早餐 2 份主食、1 份鸡蛋与 1 份牛奶,午餐 2 份主食、2 份肉与 1-3 份蔬菜,晚餐 2 份肉、1-2 份蔬菜、1 份餐水果,与 1 份蛋白粉。

泡芙的食谱

以主食为例,一份 90kcal 的主食,可以是 25g 大米,是半个馒头,或是半根玉米。泡芙中午要吃 2 份主食,她就可以在每天上班前,直接从冰箱的冷冻层里拿出冻好的半个馒头和半根玉米。等量代换,也可以是一根玉米,或者是一个馒头。

踩坑与填坑,就像开盲盒

只需要在周末花上 2、3 个小时,就可以保证每个工作日都能吃到健康、便宜的午餐,听起来是一件多么令人心动的事情。

但想要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制预制菜的新鲜与口感,也是有些说道的。

保持口感是重中之重。

有时候做预制菜就像开盲盒,不到吃进嘴的那一刻,根本不知道这道菜的口感如何。

几位 " 大厨 " 也是这样。在 " 研究 " 预制菜的道路上,谁能没吃过几件失败的实验品呢?她们只能不断地踩坑与填坑。

七七有一个打分表,每做完一道菜,她都会给这些菜记下来,并打分——哪些菜冷冻后是好吃的,哪些菜隔了一段时间再吃就不好吃了。慢慢地,她也整理出了一份独属于自己的预制菜菜单——

七七的菜单

比如黄焖鸡,因为里面有土豆,解冻后反而口感更好,也更入味了。菜里有玉米、红薯的同理。

解冻后的鸡肉

预制的绿叶菜,则是七七口中最难吃的菜。

比如西兰花炒肉片与青瓜炒肉片,尽管解冻加热后还能吃,但在口感上软趴趴的,一戳就烂,入口即融,完全称不上美味。

解冻后的蔬菜会变色

如果实在想吃蔬菜,甜贝就会去大型商超里看售卖的冻菜都有哪些," 主要是西兰花、花菜,还有豆角、胡萝卜。" 她推断,也许十字花科和根茎类的蔬菜比较适合预制。

解冻后的西兰花

而肉类的预制,在口感上则要比蔬菜强上许多。每次想要省事,加加就会把牛肉裹一点面粉腌一下,然后放进水里烫熟,或者是把虾煮熟并冻好。等带去公司解冻并加热的时候,口感就会特别丰富," 你一吃,它很劲道很 amazing。"

加加做的虾

泡芙每做完一道预制菜,只要好吃,都会加到笔记里,记好食材配料和做法,方便下次继续做。至于不好吃的,就拉进黑名单,再也不做了。

泡芙的笔记

在她看来,想要保持口感,除了食物的选择,还要注意冷冻的温度。

比如芒果,用零下 20 度冷冻再解冻,吃起来是好吃,但口感水啪啪的,远不如新鲜的好吃。但在零下 30 度冷冻的芒果,口感就很好,解冻后几乎比刚切的还好吃。

保鲜锁水也是必要的考量。

新鲜程度不够,这是预制菜一直以来的弊病。外面的预制菜会通过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保证菜品的鲜美,但自己做的预制菜,想要保证菜品的新鲜程度,几位 " 大厨 " 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密封装备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加加的玻璃保鲜盒,既不担心加热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又能循环利用,性价比极高。

加加的玻璃保鲜盒

七七的密封装备则是一次性饭盒。这是她在某多多上买的,57 块钱 300 个,PP 材质,没有什么异味,而且比玻璃饭盒轻多了,每次上班都是 " 轻装上阵 "。

七七的一次性饭盒

而作为营养医师,泡芙的装备更是无比齐全。

她家里有两台大型保鲜装备,一台价值 980 元的铝箔封口机,与一台几年前买的真空封口机。为了装食材,她还买了些铝箔盒和奶茶加料杯。

泡芙用奶茶加料杯装水果

只是真空封口机的利用率并不高。因为泡芙做的每道菜几乎都有汤水,每次抽真空,汤水都会被抽走。尽管真空包装可以让菜品里没有空气,减少细菌,但是却并不好用。只有煮花生、玉米和芋头这些比较干的杂粮时,泡芙才会用真空包装袋冷冻。

真空袋保存的预制菜

而那些汤汤水水的饭菜,泡芙大多会用铝箔盒装,看起来和外面卖的冷冻预制菜并无二致。她会用标签机给每个菜品打上标签,不需要揭盖就能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每次吃的时候只需要撕掉铝箔盖,并盖上保鲜膜加热就行了。

泡芙的铝箔盒预制菜

这样的 " 口味降级 ",你能接受吗?

当然,也有人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无论怎样锁水与保鲜,经过了速冻与加热后,它的口味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尤其是三餐中必不可少的蔬菜,冷冻后的奇异口感,更是劝退了一部分想要尝试自制预制菜的人。

所以甜贝在每次做蔬菜时,为了保证口感与卫生安全,都不会在菜里放任何调味料,只是在水里煮一下,就捞起来,放到冰箱里,等吃的时候,滴点酱油直接吃。虽然称不上特别好吃,但甜贝也不挑," 因为我之前在国外生活过,我对口味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过当她曾经试图把自己做过的预制菜,以 25 块钱一份的价格卖给自己老公时,老公付了一次钱之后就告诉她," 你不用给我做了。"

对饭菜挑剔的年轻人,或许很难接受这样的 " 口味降级 "。

也有一部分人,吃不惯预制菜是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在传统观念里,大家都觉得中式热炒就是最好吃的东西,刚出锅带着热气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甜贝的婆婆,总会心疼儿媳妇,觉得甜贝这么吃太辛苦、太可怜了,和她说 " 你吃了一个星期这种东西了,周末可得吃点好的,我给你做点好吃的。"

甜贝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自己自制预制菜的照片。有人评论说," 冷冻之后感觉无比恶心,一点没胃口。"但甜贝却觉得自己做的预制菜和现做的没有太大差别," 其实像现在很多餐厅的菜也是中央厨房做的,我自己去这种店吃饭,也吃不太出来(这是预制菜)。"

更何况,自制预制菜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做了自制菜之后,甜贝终于不用每天都浪费时间来思考自己午餐要吃什么了,这让她在无形之中多了很多个人的时间,提升了白天做事情的效率。

有时候,甜贝还会因为提前做好了一周的饭," 不得不 " 去推掉一些聚会。这也让她屏蔽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

对于七七来说,每周末提前做好工作日的饭菜,则意味着下班后她可以直接冲进浴室里埋头洗澡,然后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煲剧。那些节省下来的做饭时间,也让她不会再报复性熬夜了,毕竟之前每次 " 煮一个饭,就感觉会耽误了很多时间。"

不止如此,在做预制菜之后,每周的买菜与备菜,都成了甜贝非常享受的过程。每周末在逛超市的时候,一边选食材,一边想着这些食材怎么做,她都会特别开心。

就像加加的老公也不理解加加 " 为什么要预制?又费钱又费力。" 每周备菜,她都要花上 80 块买一斤牛肉,70 块买两斤虾,加上七七八八的菜,每次要花个 2、300 块。

但加加却觉得自己做预制菜,是一个非常自主的过程," 比如我很喜欢吃肉,平时点个外卖,像一份小炒黄牛肉的价格要在 59 块,但我自己炒的话,买个一斤或两斤牛肉,可以做成三份。" 起码在精神层面,加加得到了满足,因为自己终于可以不受价格限制在工作日吃上自己喜欢吃的菜了,而且自己做的菜,吃起来心里也踏实。

打工人为了犒劳自己忙碌与空虚了许久的胃,一直在努力。解决午餐的形式有很多,但无论选择哪一种,就像加加所说,吃得开心最重要。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泡芙为化名。封面图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后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杨小彤、薇薇子,36 氪经授权发布。

标签:

推荐阅读>